作品的開頭其實就對作品進行了“定性”:在方勵投下的聲吶工作之中,里斯本丸的沉船樣貌一點點地呈現在屏幕之中,這是事件之“表”的探尋過程,也是作品的核心行動,隨后到來的則是對其人文之“里”的探尋與全貌再現。
而在影片的展開之中,方勵也盡可能地簡化了畫面設計的存在感與敘事視角的他者性,卻又不是完全的“采訪影像”與文獻記錄。他先給出了英國、美國、日本、中國的不同視角受訪者,用新聞記錄的采訪素材來強調真實性,隨后引入了讓觀眾更身臨其境的形式,即對當時現場的直接“進入”。這是很多偽紀錄片創(chuàng)作與普通電影的創(chuàng)作推進方式,以個人的點、心境敘述的簡單作為起手,隨后帶入整體的面,讓觀眾在基礎情緒之上獲得更直觀的體驗。但在本片之中,方勵卻用了靜態(tài)畫作的方式進行呈現,由此最大地減弱了“后天創(chuàng)作”,而始終伴隨的“畫面描述”則依然是采訪的錄音與文字資料。這就形成了真實性與電影創(chuàng)作中“觀眾共情升級”的巧妙結合,觀眾的共情力提升了,但這不僅沒有削弱真實性,反而由其對現場的直接進入而得以強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