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,尤其是女人,從天真孩童到青春少女,再從懵懂女孩到新手媽媽,經歷一個又一個變化。 總是一邊摸索,一邊反思,很多時候,我們常常自責沒有把孩子養(yǎng)好,是不是用錯了方式才讓孩子出現了問題,值得慶幸的是在養(yǎng)育孩子的過程中,孩子所有情緒都會反饋給父母,或許是家長太過于忙碌,忽視孩子的情感。 7歲男孩每天晚上要摸著nainai才能入睡 軒軒媽媽真是愁死了,孩子已經上小學,按常理這個年齡的孩子不小了,對媽媽的依戀不應該這么強烈,可是軒軒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摸nainai。 從前覺得兒子小不懂事,沒有控制孩子這種行為,最近媽媽發(fā)現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,軒軒已經發(fā)展到不分時間,不分場合地上來就摸媽媽nainai,有時候弄得媽媽十分尷尬。 為此,軒軒爸爸與媽媽大吵一架,爸爸認為都是媽媽慣的,這長大以后出去耍流氓怎么辦?媽媽也很無奈,每次制止軒軒這種行為,換來的是孩子的哭鬧不止,最后都是以媽媽的妥協而終結。 每次制止軒軒這種行為,換來的是孩子的哭鬧不止,最后都是以媽媽的妥協而終結。 孩子行為不當,作為父母應該反思是否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。 很多時候孩子內心深處出現焦慮或者迷茫時,不會用語言表達,而是采取一些行為來向父母尋求幫助。也可以理解成父母在親子教育中,未能給孩子構成安全感。 1.未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 1.未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 在當今的家庭中,很多孩子看似每天和父母朝夕相處,但深入觀察你會發(fā)現一個普遍現象,父母各自抱著手機,孩子看動畫片或者玩玩具,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并不多,孩子們有許多微妙的情感變化。 父母沒有及時發(fā)現他們,孩子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閉上心扉,軒軒的媽媽為了克服孩子的這種習慣,后來去看了心理醫(yī)生,才找到了病根。 原來,這孩子3歲以前是由爺爺奶奶在農村撫養(yǎng)大的。后來,上幼兒園后父母才把他接回家,回到媽媽身邊后,只有摸著媽媽的nainai才意識到自己是被愛的,不會被拋棄。 專家建議:首先,要讓孩子相信爸爸媽媽是愛自己,建立信任與安全感。其次,要告訴軒軒這是一種壞習慣。讓孩子理解大人不許他摸nainai的原因。最后,讓軒軒學會獨立,分床睡。 專家建議:首先,要讓孩子相信爸爸媽媽是愛自己,建立信任與安全感。其次,要告訴軒軒這是一種壞習慣。讓孩子理解大人不許他摸nainai的原因。最后,讓軒軒學會獨立,分床睡。 2.嬰幼兒時期離乳方式不當 2.嬰幼兒時期離乳方式不當 很多寶寶在斷奶時,都是相當痛苦的過程,寶寶們不懂,那么美味的乳汁,大人說不讓吃就給吃了,于是開始哭鬧發(fā)泄不滿,為了斷奶,很多家庭采用強制離乳的方式,對于依賴感較強的寶寶,有可能產生焦慮情緒,進而出現迷戀乳房的行為。 3.媽媽態(tài)度不夠堅決 3.媽媽態(tài)度不夠堅決 媽媽面對孩子時總是不能狠下決心,對于孩子摸nainai的行為不能及時有效制止,要知道孩子十分懂得看父母表情,一旦媽媽妥協,孩子就認為這是默認就會變本加厲。 真的愛孩子的媽媽,要接納并疏導孩子的情緒,并堅決制止孩子的行為,一段時間后,孩子意識到媽媽的決心,就會戒掉這個壞習慣。 哪些方法可以改掉這個壞習慣? 1.分床睡 1.分床睡 從三歲開始孩子就可以和父母分床睡,并向孩子傳遞一人睡或者與父母分床睡是一件值得表揚的優(yōu)秀品質,讓孩子充分地熟悉房間和小床,減少一個人睡的恐懼感。讓睡覺形成一種儀式感,建議讓孩子養(yǎng)成:洗漱,睡前故事,父母晚安吻,關燈睡覺的習慣。 分床越晚,孩子就會越依賴父母,專家建議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就應該分床睡。 分床越晚,孩子就會越依賴父母,專家建議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就應該分床睡。 (1)孩子有性別意識 (1)孩子有性別意識 當孩子開始有性別的萌芽意識,對性器官好奇心時,知道男寶寶與女寶寶不同,就應該引導孩子分床睡的習慣。 (2)孩子可以自覺睡覺 (2)孩子可以自覺睡覺 很多孩子困了時候不需要大人陪伴自己可以睡覺,醒了也不會大哭大鬧就具備了分床睡的條件。 (3)三歲以上還粘大人 (3)三歲以上還粘大人 孩子們太依戀父母而得不到安全感。家長應逐步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生活習慣。 2.爸爸參與 2.爸爸參與 從嬰幼兒期間,就要調動爸爸親自撫養(yǎng)的積極性,在喂奶階段,在寶寶吃完奶后,讓爸爸哄睡,因為爸爸沒有這個功能器官,寶寶摸不到,自然而然就習慣了。同樣增加了爸爸與孩子相處的親子時光,感受到媽媽的不易,這是非常好的辦法。 3.性教育啟蒙 3.性教育啟蒙 兒童性教育啟蒙開始階段,為孩子提供一些性教育繪本給寶寶講,如果是男孩可以告訴他們如何做一個小男子漢。 女寶寶告訴她,自己的隱私部位不可以讓別人隨便碰。當異性父母上廁所或洗澡時,不要盯著看在無形之中為孩子樹立身體防線。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需要共同成長,我們給予孩子充分信任與愛護,才能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壞習慣,要知道在成長道路充滿荊棘,父母的支持才是孩子前進的動力。 舉報/反饋